手机版 春風化雨網
揪住三月的尾巴,去了趟無錫,目的地當然是“中華第一賞櫻地”太湖黿頭渚。是的,我其實是衝著那爛漫若霞的櫻花而去,隻是為了在煙花三月,赴一場櫻花之約。但意外的,先被盈盈浩渺太湖水驚豔吸引。
素喜說走就走的旅行,行前不愛做攻略;所以是在置身目的地才知道,黿頭渚是橫臥無錫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來此遊賞後,曾提寫“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佳句,故而黿頭渚也是位列太湖風景之前茅。
為避免人多擁堵,那天我們特意趕早出門,不到八點就進入黿頭渚,沒想到那時景區到處都是遊人。太湖遊船碼頭,也已排著幾列長長等候上船的隊伍。
波光粼粼的太湖水之上,一艘遊輪正航行在水中央,可見船頂密密麻麻擠滿的人,樓下船艙和船尾,也是人影清晰,鮮有空檔。一行白鷺,尾隨前進的遊輪,在湖麵上盤旋飛舞,壯觀而優美。
“太湖八百裏,魚蝦捉不盡”。 太湖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擁有湖泊麵積2427.8平方公裏,水域麵積為2338.1平方公裏,湖岸線全長393.2公裏,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流域氣候溫和,特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湖鮮水產也尤為豐富,盛產魚蝦,想來在太湖上看到搖櫓劃槳的打魚人,應該也是尋常一景。
湖光瀲灩晴方好,近處小舟自橫,帆船靜擱,水中倒影清澈,湖岸櫻花若霞,花枝柔美,相映成趣,分明就是一幅春光明媚風景畫。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誰言春眠不覺曉?早早就遊人如織,隻怪這春色撩人,都想不負春光不負美吧!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啊,水下有紅菱啊……數年前已耳熟能詳的一首歌謠,真正麵對浩瀚的太湖,還是有著不可言說的驚喜與喜歡。那一刻忍不住又是視頻又是圖片的發微博微信與朋友們分享,然而卻詞窮,不知該如何用文字描述眼前景象,隻是寫下“太湖有多美,自己看圖感受”;卻收到點讚豔羨稱美者眾。
有評論說“怎一個美字了得”,有說“看圖明白江南的秀美了”,還有評“浪漫太湖,迤邐春光,又一番滿目琅琅”,讚聲連連,儼然成詩。甚至一位擁有繁花似錦詩意蔥蘢之居的友人,也心戚戚然;而我,依然有些無語,隻傻傻對同伴道“美,美,實在太美”,聊抒心懷。
黿頭渚景區至今已有百多年曆史,據悉早在古代,其美景就被世人向往,蕭梁時,即建有“廣福庵”,為當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之一處。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隱於蠡湖,也常來到這裏的湖灘濯足,為此,文人雅士詠唱之作頗多。清末年間,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雲”兩處摩崖石刻,既讚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孕育吳越兩地的寬闊胸懷,也蘊涵了對此地風光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評述。
“千金能買太湖石,難買斷岸此千尺”。 湖灘崖上,石壁列陣,怪石眠空;灘下湖水時而波平如鏡,時而吞波逐浪。許是這湖麵太寬廣,亦或是湖麵帆船點點與艘艘有力,這渾然天成之景,竟讓我覺得極具海的氣勢與顏值,有瞬間的恍惚,疑似置身海濱。
然而,這卻是碧水遼闊,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峰巒隱現,枝影橫斜,氣象萬千,景色勝天堂的太湖。
“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遼闊”,既有海的雄偉,又有湖的秀麗,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峰頂俯瞰,青山如黛,飛簷峭壁,峰石陡峭堅硬;水波盈然,白櫓帆點,樹幹疏斜飄逸,仿佛一幅大氣而雋秀的山水畫。置身這自然的傑作,讓人心情也豁然開朗,神清氣爽。
等風,等風來,卷起萬千巨浪,飛濺翻滾,宛如漫天飛雪;從廣福寺下山,橫臥太湖邊長堤的一座拱形石橋,因而得名萬浪橋。正是草場鶯飛春花浪漫時節,別具縹緲朦朧詩意之美,風景這邊獨好。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溪亭日暮有藕花深處; 林深樹密曲徑通幽處,有心靈情懷小憩處,也有素食清茶品味處。
形似頤和園中玉帶橋的長春橋,位於涵萬軒和絳雪軒的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後端的湖堤,將太湖水與這池水分隔開來。堤岸櫻花粉白相間,藍天與碧水一色,橋上遊人比肩接踵;我在彼岸看著這一切,如癡如醉,又黯然傷懷。隻因我是旅人,你是山水,無論多麽喜歡熱愛,也不能帶你走,好不遺憾。
一樹花香,一襲芬芳;一麵湖水,一念清淨。微風拂麵,綠意如染三月天,且放慢腳步,賞太湖風光,聽風輕吟,這般靜美安好。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