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錯誤之3 你要知道,從微博到微信時代,流量最大的那個東西叫做冷笑話,你有看到冷笑話賺到錢的嗎?如果短視頻變成一個冷笑話,你覺得是一個很好玩的冷笑話嗎? 辨析:我感覺這本身已經是個冷笑話了。 ...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安徽方言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安徽方言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浙江方言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浙江方言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央視在播報安徽六安新發疫情情況是,將“六安”讀作li㹥在當地,六安一直讀作l㹥𑦭䯼關於“六安”到底該怎樣讀,在網上引發熱議。
六安的“六”最早是指今六安市一帶的一個古國六國。《史記ⷥ䏦짴》記載:“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g䁯 y㡯)之後於英、六,或在許。”《漢語大詞典》中“六”的詞條中也有收錄“(l㹯䥜名。偃姓,皋陶之後。今在安徽六安市。公元前622年為楚國滅。”
“六安”作為地名直接記載在《史記ⷤ𘖥中:“(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賢為膠東王奉康王嗣,而封慶於故衡山地,為六安王。”這裏的“故衡山地”是指秦朝時設立的衡山郡,以境內的衡山(今潛山縣天柱山)得名。
西漢 六安國
東漢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薨,遺詔徙封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六安國除,並入廬江郡。北宋時期,始設六安縣,六安作為地名延續至今。
六(l㹯練,還是古音六安話屬於江淮官話方言,字詞發音與標準普通話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所以有人認為l㹥讀音是六安當地的方言讀音,既對也不對。與福建人讀hu建不一樣,六安的l㹯囹上是古音讀法,隻是到了現代成了方言。
“六”字在古代的韻書中,如東漢的《說文解字》,隋朝的《切韻》,宋朝的《廣韻》、《集韻》中全都是“立竹切”,即取“立”的聲母“l”,取“竹”的韻母“u”,讀作“lu”。同時,古音又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上去三聲演變為現在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聲,而入聲則已經在普通話中消失了,但在包括江淮官話的南方漢語方言中仍有保留,六安的“六”在古音中就是入聲。
《廣韻》是研究漢語古音的重要史料
另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漢字大寫數字“陸”和“六”的關係。
“六”字自古就有,本義是草廬,後另造“廬”字代替六的本義,六則被用來專門作數字使用。武周時期,武則天製造了許多漢字,以彰顯自己作為曆史上第一位女皇的特殊,除了日月當空的“瞾”字,還有漢字大寫數字。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瀩 像記》中寫道:“凡數字作壹、貳、叁、肆、陸、漆、捌、玖等,皆武後所改及自製字。”朱元璋後來將“漆”改為“柒”,“仟佰”改為“仟佰”,大寫數字最終確定。
今官府文書,凡記其數,皆取同聲之字,借以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奸耳,本無義理可以與之相更也。——程大昌[宋]
陸在古代韻書中同樣是立竹切,與六的古音是一樣的,都讀作lu。在普通話中,陸還保留著l㹧讀音,而六的古音為何消失了呢?
“六”讀音的演變與確定漢語有一種叫文白異讀的特殊現象,在一些漢語方言區,為方便學習,人們會用標準語進行教學活動,這種讀書識字時所使用的讀音稱為文讀,而在平時的交流中,又會使用當地的方言,稱為白讀。例如現代教育中,我們以普通話進行教學活動,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習慣用當地方言進行交流。同理,六在古代也有他的文白讀音,而六在北方方言中的白讀就是liu。
元朝的《中原音韻》就真實記錄了元大都(今北京)的真實語音。與《廣韻》這類以文讀音為描寫對象的韻書不同,《中原音韻》是曆史上第一部以民間口語為描寫對象的韻書。在《中原音韻》中,去掉入聲分派到平上去三聲,再將平聲分為陰平、陽平兩聲,形成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與現代普通話的聲調相同,可以理解為北京方言即普通話的雛形。
《中原音韻》舍棄了反切,改用韻譜表示讀音,六的聲母為“來(l)”,韻母為“尤侯(iou)”,入聲作去。明朝以江淮方言為官話作《洪武正韻》時,雖然恢複了反切和平上去入四聲,但同時保留了lu(盧穀切,入聲)和liu(立救切,去聲;立求切,平聲)的讀音。
《洪武正韻》是曆史最後一版官修韻書
明清時期,隨著北京方言影響力的擴大,六(li㹯讀音開始占據優勢,在這一過程中,lu的讀音逐漸被廢棄,隻存在於南方少數地區,比如安徽六安和江蘇六合。到新中國成立時,語委和權威字詞典順應實際,確定六的主流讀音為li㹯㹩視。再到2005年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出版時,刪除了l㹧讀音,所以央視作為官方權威機構,將六安讀作li㹥𘦦𒒦任何問題。
六安的讀音是否應遵循名從主人的原則在地名、人名的使用過程中,對多音字的取舍或翻譯,應當遵循“名從主人”原則即名稱擁有者的習慣。在地名這一領域,通常是當地人怎麽讀,就這麽讀,但是六安的情況似乎不太符合名從主人的原則。
通過前文,我們知道六最開始就是讀lu,後來白讀音li㹥代文讀音lu成為目前確定的唯一的讀音。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六嚴格來說不是多音字,不論是讀li㹩是讀l㹯𝦘縷一個意思,與多音字不同音表不同意有區別,所以六安讀l㹥𘦤𘍦聾特殊用法或專有讀音。
六安方言區
表現在當地方言中,無論是六安的“六”還是數字“六”都是讀入聲的lu,如果我們認可在普通話中六用作數字時讀li㹯㩺𝧔褽六安這個地名的時候,讀作li㹤𘦧ᥕ題。如果一定要名從主人,那麽粵語、吳語、閩語中的地名是否也要一並采用當地的讀法?
此外,名從主人的原則隻適用於多音字的情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字詞典中六的詞條一直有li㹥l㹥 饀讀音,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六安的“六”在80後90後在讀書時一直讀l㹣但隨著語言的發展變化,在第五版《漢語大詞典》出版後,去掉了l㹧讀音,《新華字典》也隨後做出調整,li㹥了唯一正確的讀音。
其他的異讀地名其實除了六安,中國還有很多特殊讀音的地名,大體上可以分為古音保留,方言音變和少數民族語言音譯三大類,六安的就屬於古音保留。
古音保留:山東單縣,山西解縣,河南召陵,廣東番禺,安徽蚌埠,河北蔚縣等
方言音變:浙江台州,廣東東莞,山西並州,山西繁峙,江西鉛山,山東莘縣等
音譯地名:大宛,大月氏,龜茲,吐蕃,吐穀渾,瓦剌等
(隨堂小測試,拚音就不注了)
往期文章:吐蕃、龜茲、大宛這些古地名你會讀嗎?抬杠的時候可別鬧笑話
一點個人的看法首先,對於六安當地人堅持讀lu安,我表示理解。因為這不是因為當地人普通話不標準而導致的,而是lu安這個發音自古有之,在過去也是官方認可的標準發音,這次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標準變了,而不是當地人矯情,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安徽六安
其次,對於語委將讀音改為li㹥表示尊重。畢竟語言是不斷發展的,正如繁體字簡體字之爭,改成大家更熟悉的li㹥⺥殮碌妸少很多誤會和尷尬,是符合現代的漢語環境的。
最後,分享一個案例。甘肅隴南市有一個宕昌縣,宕昌的“宕”字在過去隻有d㠮g這一個讀音,但是在宕昌及周邊地區,人們代代相傳的讀音一直是t㠮昌,後經過宕昌當地及人民的長期努力和呼籲,終於在2014年,民政部、教育部、語委聯合發文,正式將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的讀音定為“t㠮 ch䁮g”,專門為宕昌縣給“宕”字加了一個讀音,解決了當地人民有字無音的尷尬局麵。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