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熊(1634年-1674年5月18日),吳三桂之子,額駙、少傅兼太子太傅,娶建寧公主為妻。因多爾袞對吳三桂有戒心,故以額駙之名讓吳應熊留在京城作為質子。吳三桂起兵反清,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被殺,其子吳世�即位吳周皇帝,追諡吳應熊為孝恭皇帝。
人物生平
吳應熊 (1634―1674年5月18日),雲南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三桂因擒殺南明永曆皇帝,將其趕出雲貴,逃往緬甸,一舉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為平西王,奉命永鎮雲南,兼轄貴州。
由於他兵精將壯,實力雄厚,威震朝廷,為清廷所忌。於是多爾袞為媒,將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下嫁吳三桂兒子吳應熊,封他為"和碩額駙",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銜,頭銜是不少,不過必須長留在北京,實際是作為人質,挾製吳三桂。 反清前夕,吳三桂曾派密使到京,準備接回兒子。不料吳應熊不肯回昆明,並把康熙將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吳三桂,還讓使者將大兒子吳世�秘密帶出京。故而1674年四月十三日(5月18日)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均被康熙誅殺。吳應熊兒子吳世�即位吳周皇帝,追諡他為周太宗孝恭皇帝。
妻子建寧公主
建寧公主(1640-1703) 皇太極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與公主婚後,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爵,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琳皆被清廷處死。
質子外交
皇帝、軍閥將自己的子女、妻子等親近家屬送到國外,主要是敵對國家,在戰略上形成外交妥協。
質子外交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一般多見於小國表示對大國的臣服,從此外交上處處受製於敵國。
曆史上的建寧公主
皇十四女(1641一1703):和碩長公主。皇太極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死後,康熙皇帝經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時年63歲。曆史上皇太極的共有十四個女兒,建寧公主是最小的,年紀比康熙大不了十三歲。她生母是庶妃,因此可能不太得寵,皇太極二女馬喀塔、四女雅圖、五女阿圖都有留下名字來,建寧卻沒有留下名字。又嫁給清廷深為忌憚的吳三桂之子,那時她才13歲,這一輩子就注定是悲劇了。
人物關係:
父親:






相關影視:

同年(公元163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74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