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難免枯燥,特別是在深入一些精深典籍的時候,比如易經,我們常常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實是不能夠急於求成的,順其自然地去玩索,一點點的增長感悟,智慧在不知不覺裏就會圓融。這裏分享一點有趣的解讀,主要思想來源於易中天老師,以此增加大家的興趣,喜歡的可以留言討論。
我們看易經的“既濟”卦,上麵是八卦中的坎卦,下麵是八卦中的離卦,火在水的下麵,水滅火也能成,火燒水也能成,是一個大吉的卦象,預示著幹什麽都能夠成功。但注意在象辭裏麵卻是,“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這麽一句話,所以這就體現了一個對於我們中國來說特別重要的意識,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憂患
易經培養中國人進取的動力進取的動力是什麽呢,是革新、變革,易經通篇最精華的全在易字上,變才是唯一不變的。
具體來看,“泰”卦上麵是坤,下麵是乾,表麵看地在天的上麵,好像不合理,為什麽泰卦反而吉呢?象辭解釋說“天地交,泰”,正是因為地在天的上麵,所以肯定會有變動,地氣濁而下沉,天氣清而上浮,可見有矛盾就會有變革,反而是大好的。
其實不妨對易經各卦去做個對比,但凡是吉卦都是內藏變革的,中國之所以發展迅猛,都在於變革啊!
改革
易經教會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中國人有什麽特點,很顯然是中庸,不走極端,凡事都把握分寸,恰到好處。很多人以為中庸是儒家的思想,那其實是來源於易經的,是非常智慧的處世之道。
我們來看易經中最不中庸的“乾”卦,六爻全陽,這麽極端怎麽會有中庸呢?不要著急,不妨看看各爻,初爻的爻辭是“潛龍勿用”,最上麵一爻的爻辭是“亢龍有悔”,可以看到都是不怎麽好的;第三爻,第四爻都是無咎,就是沒有什麽問題;第二爻和第五爻都是利見大人,是六爻裏麵最好的了。
那就很明顯了,處中永遠是最好的,什麽事情都會物極必反,做到極端了,必然不會有什麽好結果,所以中庸才是處世應有之道。
中庸
學習國學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新鮮而有趣的發現,易經簡單的卦象蘊含著不可思議的哲理,滋潤著中華文明都蓬勃生機,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深受影響,愛國學,學國學,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非常感謝收藏,轉發,關注!求關注,求關注,求關注!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