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看鐵路(慈禧太後拆鐵路)
慈禧太後為什不喜歡修鐵路?慈禧太後是清朝最後一個實際統治者局長,清廷權力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可是慈禧太後治國理政才能確實不怎樣。在他統治之下,清朝完全落後於當時西方國家。
在李鴻章等人發起洋務運動之後,因為慈禧太後眼光比較保守和愚昧,最後不但使得洋務運動失敗,還鬧出許多笑話。在洋務運動期間,以李鴻章、曾國藩等人為首洋務牌派大臣從西方國家引進許多新式技術和機械火車,這種當時最先進運輸工具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李鴻章主抓這個事兒,他首先提出要修鐵路,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當時在上海那邊兒洋人為拉貨方便,背著清政府修一條鐵路。消息傳到北京,全國震驚。
李鴻章本來還想拿它做個示範,沒想到朝廷裏頑固派堅決反對。而他們反對理由主要有以下幾條,首先,他們害怕鐵路修柱,讓洋人更能縱身於內陸,造成更多紛爭與肢解,這是清朝傳統閉關鎖國思想影響,害怕紛爭,害怕外來事物。其次,他們擔心鐵路使中國險阻禁失,一旦開戰,害怕洋人馳騁千裏,深入大清國土,以往軍事阻礙就形同虛設。
最後,修建鐵路一定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而且會占有大量良田屋舍。這倒不是清朝體恤民情,而是統治者害怕這做,會破壞大清風水。鐵路作為新興事物,我們暫且拋開西方列強非奮之響,不論他於國於民其實是大有裨益。
加之當時洋務派新辦實業也急需鐵路運輸支持,所以洋務派就更加堅定修建鐵路決心。但是當時修鐵路不光是業務層麵事兒,還涉及政治問題。於是以李鴻章為首洋務派首先想到是取得慈禧太後支持,他們決定為慈禧太後修建一條皇家專列。
於是在 1886 年,北京紫禁城以西泰葉池西岸,鐵路鋪設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大概鋪設兩年到 1888 年冬,長度大約兩公裏紫光閣鐵路全部鋪設完畢。當時直立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將從法國購買機器和客車也運到北京,並且經過慈禧太後預覽之後投入使用。慈禧太後每天往返於怡欒店和北海境清齋,都要乘坐小火車,感受著現代交通工具便利。
這一個新鄉玩意兒不僅讓從來沒有見過火車慈禧太後、光緒皇帝,還有王宮大臣們大開眼界,同時也贏得慈禧太後對鐵路支持。於是在五個月之後,一份興辦鐵路官方文件就正式出台。但是好景不長,慈禧太後這一趟專列沒有運行多久,卻發生一件極為尷尬事情。
一天慈禧太後突然說這個火車頭每天噴著蒸汽,還有那個汽笛老是響個不停,把大清皇城氣脈全部破壞快掉。於是不用蒸汽驅動火車出現。慈禧這條專列省去車頭每節車上係黃絨繩四個角,由四名太監拉著前進道路兩旁則是由更多太監手執黃緞番旗引導,清宮寓院中跑起人拉火車,這在當時可以算是一道獨特風景線。
所以慈禧太後對於修鐵路態度是變化分階段。開始。由於無知不解鐵路用處和好處,所以堅決反對。
後來在李鴻章等洋務運動領袖影響之下,開始慢慢接受並默許。但是最後還是由於根深蒂固傳統思想,慈禧太後又放棄鐵路。所以真正開放應該是人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