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億!票房一路凱歌的《長津湖》,豆瓣7.6分,讓我極為不適
這個國慶檔,爆出了一部“中國戰爭片的天花板”——《長津湖》。
截止到目前為止,票房已破28億。
而這個數字,仍在被高速突破。

口碑上,更不用說。
不僅頻上熱搜,更有網友在觀後親身體驗英雄們啃土豆的艱苦。

而更多的觀眾則是在社交平台上,寫出了自己最真實的觀感。


有意思的,這部區別以往的國產戰爭片、用真實畫麵呈現曆史事件、不煽情不誇張的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僅為7.6分。
僅好於59%的戰爭片,大概的意思說:勉強及格!

而這些人給出的理由是:混亂,特效一般,感受不到劇情的起伏。
最後的結語居然是:平庸!

甚至人“抱怨”:篇幅過長,可以刪減一半!

講道理,這樣的評價,這樣的分數,讓我極為不適,實在不能認同!
並非說,《長津湖》一定是完美的,但它的瑕疵絕非是篇幅、特效,甚至是劇情。
因為這些正是它的亮點,也是能讓很多網友選擇二刷、三刷的原因。
今天番叔就當一把“杠精”,好好聊聊這部電影。
1、《長津湖》混亂嗎?看懂這些才行。
《長津湖》在形式上,是以“小人物+大事件”為核心,通過不同視角穿插敘述。
所以,電影中有殘酷震撼的戰爭場麵,同樣也有戰士們之間輕鬆的軍旅生活,這樣的群像展示,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為了拍好這部戲,劇組請來了三位頂級導演,相互配合:陳凱歌掌控文戲,徐克把控特效,林超賢則是主導武戲。
三人之間的配合還是非常好的,比如進攻北極熊兵團之中,漫天炮火與隨處可見的激烈戰場之中,還有吳京、李晨等人的動作戲,而在這之餘,也有戰士們之間的戰友情體現。
可以說,環環相扣,粗獷之中,盡顯細膩。

在劇情結構上,影片在開篇就從兩個層麵直白點出“抗美援朝”為何要打?
一是宏觀上的形式發展,美軍已經占領朝鮮戰區的製空權,還派遣了軍艦入駐台灣海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如同影片中所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二是從普通人的角度,“這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
片中就算是還有“頑皮大男孩”的伍萬裏都知道,“共產黨和毛主席給我們家分了土地,有人要搶回去,這個不能答應。”

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響起,各部隊在第一時間集結赴朝作戰。
與此同時,誌願軍作戰部隊開始迅速製定作戰計劃,像片中的“分路前行”、“三三作戰製”、“遇敵化整為零”等等,都有很精細的體現。

不僅如此,以“鋼七連”為主視角的部隊,先後執行了集結、護送電台、幫助兄弟部隊炸敵方信號塔、參與總攻等多個任務。
按照時間與戰況的發展,脈絡清晰,而節奏也是一層層推進。
這樣的電影,叫混亂?

2、篇幅過長?因為細節太多
《長津湖》片長176分鍾,隻有7.6的評分。
而同為差不多時長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卻有著9.0的評分。
有意思的是,下方的評論區居然沒有一人詬其時間長短的問題。

誠然,它是經典作品,但卻並非毫無瑕疵。
比如:劇照中阿湯哥所戴著標有上尉的帽子,在真正的作戰中,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那樣會成為狙擊手的靶子。
真正的戰場上,軍官的標誌會在帽子後麵,既能保護自己,也能方便士兵辨認。
但電影中,阿湯哥幾乎“浪了”一整部電影。

而在長津湖中,則不一樣,這樣的鏡頭細節雖然耗時間,但卻真實還原曆史。
因為是秘密赴朝作戰,誌願軍所屬的番號與標誌,在影片開頭,我們都能看到。

而到了戰場之後,執行秘密作戰任務後,這些都“消失”了。

還有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閱兵時候戰士們所敬的扶槍禮。
這種禮儀是解放軍中持栓動步槍的可以行的禮,因為呈現不同姿態。

裝備、動作上的細節之外,在文戲上,《長津湖》也足到了足夠的“紮人”。
片中,朱亞文飾演的指導員梅生,在英勇炸掉敵方的坦克群之後,身負重傷。
但他負傷後的第一件事並非等待救援,而是滿地找尋遺失的女兒照片。

在戰場上,他是一個英勇的戰士,可以舍生忘死。
但身份上,他還是一個父親,遠離妻女、鄉土,他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托在了相片之上。
當發現相片燒毀一半,他哭著說“對不起”。
這相片與道歉當中,有著他為了下一代人勇敢付出一切的決心以及也許不能陪伴女兒成長的抱歉。
家與國的情感交融之下,讓誌願軍形象更為飽滿。

類似這樣的細節,在片中還有很多。
可以說,《長津湖》5000多個鏡頭之下,幾乎沒有一個廢棄的,也正是如此多的鏡頭,讓這部電影更加觸動人心。
所以,176分鍾,根本不長,甚至有點“不夠看”!

3、特效一般?懂得都懂!
《長津湖》應該是國家戰爭電影中的巔峰之作了。
不僅集結了頂尖的導演與演員,在拍攝製作上更是下足了功夫。
首先片中的武器與裝備都是真人真物,而參演的群眾演員超過7萬人次。

並且場景中的戰壕、工事,甚至是水門橋,都是劇組一點點挖出、搭建好的。
而這還隻是硬件準備。
影片開頭,美軍出場就能帶給觀眾強烈的壓迫感。
成群集結的坦克部隊、呼嘯而過的戰鬥機群,無不呈現出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與此同時,以“鋼七連”為代表的誌願軍部隊,在一開始就遭遇到了美軍的襲擊。
強大的爆炸力,很多戰士連同這樹木一同被襲擊而來的戰火吞噬。
即便隔著熒幕,也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尤其是當鋼七連行軍至一片亂石穀,巡查而來的美軍戰鬥機肆意掃射,隱蔽在此的誌願軍戰士被射殺成了肉泥。
這樣的特效,讓觀眾感受到了戰爭的殘忍與真實。

難道非得要“秒天秒地的激光炮”加入,才算是特效?
拜托,這是戰爭片,特效也需要遵循史實。
《長津湖》的特效需要看兩個層次,一個是大場麵的調度。
比如:在攻打北極熊兵團時,炮火轟擊下,誌願軍戰士們的衝鋒。

另一個則是部分戰場上的沉浸式體驗。
比如:在影片中,鋼七連遭遇的第一戰,場景中不僅有著坦克炮擊、狙擊對決,還有著手榴彈引爆等細節場麵。
特效呈現的同時,也釋放出了導演對戰爭戲的嫻熟把握。

一部優秀的電影,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而《長津湖》,更不應該,它的魅力不僅是講述了一個優秀的故事,致敬了一群可愛的人,更是讓我們以及我們的後輩,記住了“祖國的和平,來之不易”。
諷刺的是,居然還有人表示:看過電影後居然覺得抗美援朝贏得還挺容易?

容易嗎?
影片的尾聲,美軍在撤退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隊潛伏在道路上的誌願軍戰士,但卻發現,他們已經被凍成了冰雕。
129名戰士,在陣地上堅守,卻因極寒天氣被低溫活活凍死。
而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但凡過點腦子的,都說不出“容易”這樣的話!
傷亡不值得誇耀,但卻需要銘記,而《長津湖》也不是歌頌戰爭本身,而是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那些在戰爭中為了保護更多人生命願意犧牲自己的人。
看懂了這些,你才真的懂了這部電影。
所以,它在豆瓣上的7.6分,我一點都不服,甚至覺得委屈!
憑什麽!#電影長冿湖#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安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