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SEO技術提升網站排名(從選擇到內部鏈接)

雷光夏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寧德市2025-07-04 17:02:48 117镇庄遗址安徽巢湖居巢区
雷光夏(summer lei),1968年8月出生於台灣,交大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畢業,電台節目製作人、主持人。父親雷驤為知名作家、畫家。雷光夏的歌聲就像其懷念青春的一本日記,音樂散發出來的清新味道足以打動每一個還能夠清晰憶起80年代故事的人。從詞、曲、演唱、配樂、專輯上來講,她的作品因帶著獨一無二的詩意與畫麵感而被稱為“音樂詩人” 。其現場演出結合影像、樂團演奏並帶著寓言與故事性,同時具有毀壞與療愈的隱喻。在專輯“時間的密語”中,與爵士鋼琴大師Uri Caine合作,兩人多次同台演出。2016年1月19日,雷光夏出席在台北世貿中心33樓世貿聯誼社隆重舉行的索尼音樂一年一度尾牙宴。2016年1月21日,雷光夏獲2015年第五屆阿比鹿音樂獎年度獎項(流行)。2018年7月14日,憑借《範保德》獲得2018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獎。,

個人檔案

雷光夏畢業於台灣交大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現任台北愛樂電台節目製作人、主持。曾經被人稱為台灣“非職業歌手”。其實,出道10年來她已經推出了4張唱片。

配樂作品:“作家身影”紀錄片(本片獲88年金鍾獎) “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主題歌曲(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 。

1995年出了一張專輯《我是雷光夏》,內容收錄了她高中時代以及大學早期的作品,民謠式的曲風,雖不主流,卻十分地清新。 1989年,雷光夏就讀淡江大學其間,與物理係林正如、淡專黃中嶽在淡江大學活動中心舉辦創作發表會,取名“河岸留言”,即音樂表演場所河岸留言名稱的由來。

演藝經曆

雷光夏曾為侯孝賢的電影《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及《一年之初》等配樂。發行專輯包括《我是雷光夏》(1995)、《臉頰緊貼月球》(1999)、《時間的密語》(2003)、《2003逝》(2003)及《黑暗之光》(2006)。其中《臉頰緊貼月球》獲金曲獎四項提名包括最佳專輯、最佳音樂錄影帶及最佳製作人,其中〈原諒〉一曲獲頒最佳作詞人獎項;而《黑暗之光》則獲台灣省中國時報年度推薦十大專輯。

2007年首次發表《光之影》DVD。 當許多音樂愛好者驚豔於雷光夏時,是那一首《當臉頰貼近月球》,冰冷的合成器與略帶嘶啞的悠長吟唱絞在一處,聽者會不由自主地浸淫在一片宏大的空間與時間之中。盡管她的才華遠遠超出大眾所知道的範圍,但雷光夏的小小走紅卻是她17歲高中畢業前寫成的《逝》,從1985年開始以校園驪歌的形式傳唱至今。

雷光夏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雷光夏的《黑暗之光》是劫後餘生的光芒。2005年8月,光夏生日前幾天,一場車禍,導致她多半時間隻能躺在床上,在家休養兩個星期,除了必須拖著酸痛的身子一跛一跛去電台做現場節目,哪兒都不能去。閑著無事,能做的事真的很有限,當記憶如海水般一波波地拍擊著心中屬靈的琴鍵時,一顆顆流暢的音符,在未知神秘力量的牽引下,自然地敲擊而出。這場意外的最意外的收獲,就是《黑暗之光》專輯的提早誕生。在第一首歌《我的80年代》DEMO 完成的那一刻;因傷被限製的身體,卻讓心找到了“黑暗中,讓人放心的那道溫暖的光…”。

《黑暗之光》在第18屆金曲獎獲得多項提名,最終《造字的人》獲得最佳編曲。第47屆金馬獎以《第36個故事》獲得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第22屆台灣金曲獎以《第36個故事電影原聲帶她的改變》獲演奏類作曲(侯誌堅)、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侯誌堅、雷光夏)和演奏類最佳專輯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作曲及最佳專輯製作人。

2018年5月29日,發行單曲《深無情》。7月14日,憑借《範保德》獲得2018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獎。

合作演出

2008年08月北京兩岸當代青年戲劇演出季係列之重頭戲,雷光夏與微光樂團主題演出“看不見的城市”。4月25日至4月26日在東方先鋒劇場唯美開幕。有著台灣“非職業歌手”之稱的雷光夏以安靜、細膩、充滿人文氣息的音樂而備受文藝青年們的喜愛。此次在京演出,雷光夏會全麵呈現其溫暖、夢幻、充滿魔力的音樂魅力,帶領聽眾進入“看不見的城市”,完成一場奇妙之旅。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七零年代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完美地探觸了小說藝術的穹蒼,其中描述的各個城市,可以從抽象降落至具體,亦可從似曾相識的細節,帶至最陌生的異地城池。在他的小說之後,許多其它的創作者、引用者相繼來到這部小說的城市中,像是孤獨的旅人,擷取屬於自己的回憶。

此次雷光夏與長期合作的音樂夥伴“微光樂團”的演出,就是一次以“看不見的城市”為名的夢幻旅行,從“逝”、“海上花”、到“黑暗之光”,雷光夏原創的音樂與歌詞,結合現場音樂演奏、演唱、音效,以及具有強烈插畫視覺風格的投影與微量影片處理,呈現魔幻文學中的細膩場景,以詩化情境,把聲音與文學對位並置,尋找它們再次幽微的連結。

主要作品

音樂單曲

01.黑暗之光

02.清晨旅行

03.第36個故事

04.故鄉

05.她的改變

06.原諒

07.逝

08.這就是城市

09.黑暗之光 (Version 2)

10.搖籃曲(壹)

11.朵兒與薔兒之二

12.時間的密語

13.深無情

音樂專輯

1、1995年 《我是雷光夏》

2、1999年 《臉頰貼緊月球》

3、2003年 《2003 逝》

4、2003年 《時間的密語》

5、2006年 《黑暗之光》

6、2010年 《她的改變》

電影音樂

2011年董潔微電影《Self之赴》《Self之返》作曲

榮譽記錄

2016年1月21日,雷光夏獲2015年第五屆阿比鹿音樂獎年度獎項(流行)。

2018年7月14日,憑借《範保德》獲得2018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獎。

社會評價

雷光夏,曾經被人稱為台灣“非職業歌手”,想想挺好笑的,郭德綱也曾經用“非著名相聲演員”這樣的詞來說過自己。雖然兩個人相貌平平,但都以謙虛、低調的形象示人,很有種平易近人的感覺,這可能也是大家能夠接受他們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可惜的是雷光夏無論如何無法與郭德綱相提並論,因為後者早已聲名遠播、成了“大腕”,而“雷光夏”又有幾個人能知道呢?

如今內地唱片市場的寵兒是陳綺貞、陳珊妮、楊乃文、張懸等各具特色的“寶貝”,公眾對於雷光夏知之甚少,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其實,出道以來她已經推出了4張唱片,很顯然將這樣一位老資格歌手冠以“新人”稱謂未免有些牽強,但華語樂壇就是這樣無情,胡德夫、陳小霞等人不也是近一段時間才被內地樂壇所熟知,並逐漸走入廣大歌迷視野中的嗎?

拋開“新人”、“舊人”這樣的話題,從音樂上來講,雷光夏的新唱片《黑暗之光》更像其懷念青春的一本日記。如果你恰好對那段往事也記憶猶新,那麽不妨讓我們跟隨雷光夏再次重溫80年代的舊夢。

《我的80年代》

雷光夏帶著黑色眼鏡,其貌不揚的外表象極了我的大學同學,她具備了好學生該有的幾乎所有特征――古板、品學兼優,對成績的渴求無人能及。在學校的文藝匯演中,她一襲黑衣,旁若無人專注地彈著鋼琴,學校大號的單調“追光”在演奏者身上飄移,琴聲與同班那個白衣少女悠揚的小提琴遙相呼應,水乳交融般輕輕地吟唱著自己的80年代,聲音若即若離,回蕩在禮堂四周,“那天吹來的風, 穿過我的手中 ,卻又不肯停留”,像我們悄然逝去的青春,頭也不回地遠走。

《黑暗之光》

中低沉的大提琴、木吉他,試圖阻止黎明來臨的步伐,空氣似乎都要凝固。海邊夜色的微風輕輕地吹起少女的秀發,她慢慢地抬起頭,深情地注視著天際中那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黑夜的魅力讓人有些迷戀,這安靜讓人心曠神怡、有些暈眩,且不知不覺地安然入睡,當黎明的第一絲束光輕輕地親吻著她的臉龐,她的臉上隱約間露出自然的笑容。

《La Paloma (folk)》

西班牙街頭熙熙攘攘,街頭藝人專注地拉著小提琴,悠揚的琴聲衝入我們的耳膜,令人自然的想到“繞梁三日,餘音不絕”這樣的讚譽之辭。人們為了生計四處奔波,行色匆匆的路人根本無暇顧及這個拉小提琴的藝人。隻見一個稚嫩的女孩卻上前輕輕地放下零錢,被媽媽拉走後仍然不時地轉回頭來凝視著那位讓她百思不得其解的藝人――他為什麽會流浪街頭?為什麽他隻演奏了一分鍾,就打動了我的芳心……

《造字的人》

小時候很想擁有“神筆馬良”手中那支能造萬物的神筆,長大後被許多文人墨客弄得神經兮兮,真不知道那麽多“造字的人”緣何能達到才思敏捷、妙筆生花的境界,更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才能夠像他們那樣,寫出驚世駭俗的動人篇章,“你說一切永不再來,是難再被描寫的時光”。

《New Dreams》

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古老的故事,其中大段電子樂的飄逸手法,尤其引人注目,也許有人對於這個遠不夠精彩的神話故事,感覺“百思不得其解”,但它卻是歌者的最愛,如果換種思維方式,把它當作詩歌朗誦那樣聆聽,未嚐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

《清晨旅行》

想想自己多久沒有清晨起床了,多久沒有看到早晨的第一束陽光了。偶爾在午夜High到天亮,回家路上昏昏欲睡般看到它時,心情卻怎麽也不能興奮起來,怎麽也發不出和同學在周末旅行時、在集合時大呼小叫的爽快笑聲。曾經那種從清晨出發,長途跋涉向著我們的理想出發的青春萌動也許真的再難以找尋了。

雷光夏的這張《黑暗之光》,的確堪稱驚豔,因為很長時間沒有聽到一張真正讓我心動的唱片了,我知道,這種感覺對我而言正是期待已久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無法將某張唱片完整地聽完,當我徘徊在各大音像店,麵對琳琅滿目的俊男美女心生厭惡時,我甚至懷疑過自己對於唱片的判斷力,還好,雷光夏的音樂讓我重拾了那種自信,讓我更加堅信自己對於音樂的準確判斷力。

雷光夏的音樂簡單明快,摒棄了以往音樂中慣用的繁瑣編曲,以校園民謠為基調,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木吉他、口琴、手鼓以及眾多非洲樂器合作完成了這張唱片的製作,讓人覺得有些超乎想象又顯得合情合理,她耐得住寂寞的博大情懷讓人刮目相看,也給急功近利的歌手提了一個醒,返璞歸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欲速則不達”的古訓眾人皆知,而誰能真正用心去領會呢?

她的音樂像一首詩、一幅畫,充滿了美感,這種唯美氣息讓我有些始料不及。在她的音樂中,既有陳綺貞的小資、又衝破了陳小霞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粹,還包容了張懸的青春逼人的氣息,聰明過人的雷光夏用校園民謠中的青春、古典音樂中的雅致、流行音樂的乖巧彌補了自己唱功上的不足,說她是“非職業歌手”,定位還是蠻準確的。

當雷光夏把寫的詩歌變成了優美的旋律,她的獨具匠心讓我為之傾倒,讓我像虔誠的追隨者一樣陪她一起緬懷青春,正如唱片封麵上說的那樣,對於孩提時代的夢想,我可能一輩子無力去實現,但對於夢想卻依然充滿渴望,我們不是也曾默默地對自己說過無數次的“對於理想,我從沒放棄”這樣的豪言壯語嗎?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接二連三網 Copyright © 2020 Powered by 接二連三網   sitemap谷歌留痕

联系QQ: QQ号 邮箱地址:8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