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59�D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係學習
1964�D2005年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1979年)、副研究員(1985年)、研究員(1993年)(其間:1979�D1981年德國羊毛研究所訪問1981�D1982年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訪問學者;1987�D1988年美國希望城國立醫學中心訪問科學家;1988�D1991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訪問科學家;1991�D1993年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研究助理;1995�D2001年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聯合會中國代表;1995.05�D1995.08德國哥丁根大學訪問科學家;1998.02�D1998.04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2001.1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11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5�D2008年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08�D2013年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研究方向
本研究室近十幾年來集中在蛋白質折疊研究,在國內開辟了分子伴侶和折疊酶研究的新方向。提出“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侶”的假說,為此假說提供了實驗支持;係統研究了一些分子伴侶和酶的兩種活性的結構基礎和作用機製,建立了折疊酶幫助蛋白質折疊較全麵的作用模式。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在體內的分子伴侶功能已得到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據。本研究室近年來深入研究蛋白質氧化折疊機製以及分子伴侶在蛋白質質量控製中的作用。
工作進展
1. 報道了用小角X射線散射技術測定的人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全長分子在溶液中四個亞基成環形排布,而非如美國同行推測的線性排布。該模型解釋了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發揮生物活性合理的結構基礎。J. Biol. Chem.(2006)
2. 鑒定到分子伴侶Hsp70通過與帕金森氏病相關蛋白synuclein的不同折 疊中間體相互作用抑製其形成纖維。J. Mol. Biol.(2006)
3. 鑒定到DsbC解折疊中的單體折疊中間體。Biochemistry(USA)(2006)。
4. 確認無信號肽的AS在大腸杆菌表達時轉運到周質腔定位。鑒定其C端99-140是主要的與轉運相關的序列。J. Bacteriol.(2007)
5. 解析了人ERp44 2.6埃分辨率的晶體結構。EMBO reports(2008)
主要工作
1. 用果蠅模型研究synuclein作用機製和蛋白質質量控製的作用。
2. 金黃色葡萄球菌核酸酶的單分子折疊研究。
3. 負責蛋白質氧化折疊的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與其氧化酶Ero1的相互作用。
4. ERp44調控IP3R1的Ca離子通道活性的結構基礎研究。
5.溫度誘導DsbC解聚成單體的氧化酶活性。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