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我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國家戰略。目前,上海全市有1604個農村,鄉村人口260餘萬,農業重點龍頭企業數量130家,合作社數量約3500個,鄉村振興不僅僅關係到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菜籃子米袋子,更關乎城鄉居民的共同富裕。產業興旺、鄉村建設、農民致富……哪一樣也離不開金融強有力的服務與支持。
在上海金融監管局指導下,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緊緊圍繞黨中央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部署,引領業金融機構不以規模小、體量輕而忽視鄉村振興,持續加大信貸投入,創新業務模式,打通涉農貸款投放的“最後一公裏”,積極構建體係化、長效化信貸支持工作機製;堅持鄉村振興與“五篇大文章”緊密相連;持續加強科技賦能,支持本市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助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踐行金融為民初心;充分發揮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製作用,探索完善上海大都市普惠金融特色化發展之路。
日前,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召開“點燃金融溫度,助力鄉村振興”上海銀行業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座談會,上海金融監管局、上海市農村農業委員會、涉農企業、農業合作社、公會30餘家會員單位代表參加座談會,共議提升上海地區農村金融服務質效,助力鄉村振興。曆時3個月,收錄24家會員單位52款鄉村振興信貸產品和服務,精準匹配三農和小微客戶需求的《上海銀行業鄉村振興信貸產品匯編》正式發布。
創新,助力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全麵振興的重要基礎,發展鄉村產業必須解決好“錢從哪裏來”的問題。
上海種業企業受種子銷售淡旺季等因素變化,以及其輕資產、缺擔保的特點,導致企業出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海農商銀行盤活農業領域知識產權,引入植物新品種權新型質押物,打破了傳統融資方式的局限,賦予農業知識產權以金融價值,為種業相關企業提供了更為靈活和便捷的融資渠道。上海市分行通過對全市種業客群的調查研究,厘清種業企業分布情況,運用數據分析、樣本企業實地走訪等方式構建客戶畫像,推出“滬種貸”普惠金融服務方案為種業企業提供融資,緩解了種業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助力企業發展壯大。上海市分行緊扣“農”字特點、體現“農”字擔當,聚焦生物育種、生物製造、溫室和植物工廠等科技型涉農企業,以服務農業新質生產力為突破口,推出“農科貸”信貸產品。該產品針對上海市農業科技型企業,在資本金、評級、授信、擔保方式等方麵進行針對性突破,解決農業科技型企業貸款額度小、周期短、抵押難等融資痛點。
科技,提升服務質效
數字化轉型帶來銀行業務創新,科技創新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發布《“5+4+N”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係》,圍繞鄉村振興“5”大重點領域,發揮自身經營“4”個方麵特色,打造“N”個具體場景服務,推出“重點聚焦、特色明顯、場景豐富”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係,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上海市分行推出“神農e貸”產品,依托交行金融科技優勢,借助遠程視頻、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通過app、手機銀行等渠道,實現了業務流程全線上操作,大大縮短了銀行審批時間,做到了線上隨借隨還,幫助新農主體解決融資難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上海分行落實“金融特派員+N”服務模式,下沉養殖一線,實地深入了解養殖戶金融需求以及融資難點,並結合其經營狀況、征信狀況等調研結果,主動介紹金融產品,提供定製化融資需求解決方案。從信用評級、額度申請、貸款審批到用信放款,分支行各層麵積極推進、緊密配合,第一時間完成放款,解決了企業用款的燃眉之急。
溫度,助力鄉村振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現代化鄉村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上海銀行業鄉村振興信貸產品匯編》集中展示了上海銀行業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為,提升了上海地區“三農”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可得性與適配性,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將繼續發揮平台作用,凝聚上海銀行業力量,點燃金融溫度,打造鄉村振興的上海銀行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