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守崗有被處置嗎 [姚守崗如今現狀]
- 编辑:5moban.com - 181993年拍攝的電影《犬王》,講述了一個抗戰時,我軍訓練軍犬,抗擊日寇侵略的故事。
“海龍”是一頭罕見的優異狼犬,當日軍軍官“八木”,派遣特務在村裏安放了炸藥。為了拯救全村人的性命,“海龍”咬著炸彈,奮力地往村外跑去,一聲巨響,壯烈犧牲。
“海龍”的孩子“大龍”和“小龍 ”加入我軍的軍犬突擊隊。
後來,“大龍”也壯烈犧牲了,“小龍”將 “八木” 引到“海龍”的墓前,以自己的方式報了仇。
平心而論,影片本身還是拍得不錯的,導演姚守崗,曾在印度電影節這個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過第二名“銀孔雀獎”,也是有一定業務水準的。
然而,影片的背後,卻是一個很殘酷的拍攝過程。
2007年,姚守崗在《流金歲月》欄目裏,看到14年前自己拍攝的電影《犬王》,那段“海龍”被炸彈炸成碎片的鏡頭,稱:飾演“海龍”的是一條立過很多戰功的老軍犬,它當時咬住的竟是真炸彈,拍攝的也是軍犬被真正炸死的鏡頭。
此言一出,一片嘩然,當時就有很多演藝圈同行公開譴責。如香港名導/製片人陳嘉上,就感歎「英雄犬碰到不懂拍電影的,白白犧牲了,悲哀。」
2008年,姚守崗在一年後接受公開采訪,如此解釋此事:
【為了讓表演顯得更加真實,我們給一隻訓練有素、屢次立功的軍犬綁上了真實的炸彈;在鏡頭前,它奔跑著被炸成了碎片……
如果海龍不死,就沒有辦法達到那個悲劇的張力。
當時沒有經濟和技術條件做特技,在當時的條件下,要達到同樣的藝術效果,還有什麽好辦法呢?
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狗,家裏也養著狗,狗丟了我們都會急死。
我看過美國的一部電影,做了這樣一條假狗,用了4萬多個零件,這條假狗可以轉眼睛,動耳朵,搖尾巴,還有血有肉,算一算4萬多個零件的成本,我們就是把幾部電影的成本加在一起,也做不出這樣的狗。而且那個時候我們有這樣的技術嗎?不僅技術,成本也不是這樣的。
我覺得搞藝術,我們總是想盡辦法達到目的,這樣才能在觀眾中產生這樣的影響。我也希望大家給我出出主意,我喜歡爭議。沒有舍哪有得,要不然觀眾能看到這樣的逼真效果、受到這樣的感染嗎?】
總結:
狗雖然不是人,有的人是真的不如狗……
如果說1993年,當時的經濟環境與拍攝條件,做不了複雜特效,保護動物也沒有成為大部分人的共識。對軍犬的貢獻與功勳,也沒有足夠的尊重與認識。用現在2021年的觀念,去苛責當時的拍攝人員,可能確實不合適。
那麽2008年,該導演接受節目采訪時,仍秉承如此態度,鼓吹為了達到他所謂“逼真的效果”,為了節省製作複雜特效的成本,哪怕犧牲一條軍犬也在所不惜。——就實在太令人無語了。
目前的《犬王》豆瓣分,幾個小時之內,從2.8分被刷低到2.2分……隻能說,是豆瓣這種最低1顆星,最差也有2.0分的保護機製,不巧保護了這麽一部電影……否則,因此事憤怒的網友們,肯定會把評分直接刷到負數的。
至於連累到姚守崗導演的其他影片,也被一起打低分,肯定是不合適的,有悖於平台本身評價電影宗旨的,但公眾的這種情緒,也完全在可以理解的情理之中。
如果說對年已八旬的姚守崗導演,那些過激的謾罵與人身攻擊,也算是一種“網絡暴力”,
那麽從2008年,到到現在又過了這麽多年,電影《犬王》也多次在電視台重播,每一次幾乎都因為“炸死軍犬”而刷上網絡熱搜,遭到眾多網友的一致譴責,
這位姚守崗導演,可曾有過真正公開明確的致歉態度?既然一直沒有,也就怪不得被屢屢“舊事重提”了。
《犬王》炸死軍犬之事,最近這次被舊事重提,顯然和其近日被重播,上了節目單預告有關:
這麽一部拍攝過程中有極大瑕疵、很難得到21世紀廣大公眾認可,也嚴重違反現行《軍犬管理工作規定》的影片,必然會令影片期望的教育意義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
顯然,那些借此事大肆鼓噪,掀起輿論的推手,必然有相當一部分,是別有用心,對社會心懷不滿之人,以及“極端動保主義者”,而不是這些人當真對人民軍隊的退役軍犬,有什麽感情,對此,同樣需要提高警惕。
軍犬不是普通的狗,是有軍籍的,有編製的。從1995年《軍犬管理工作規定》,到2016年《軍犬工作規定》,將軍犬定位為特殊戰鬥員、軍隊戰鬥力的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軍事力量資源。
【規範了軍犬的定位分類和各級職責分工,明確了軍犬繁育、飼養、衛生防疫工作,完善了軍犬補充退役和管理製度,健全了軍犬專業訓練和使用規定,增加了獎勵與處分的相關內容,使軍犬工作的方方麵麵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於加強我軍軍犬力量建設運用,進一步提高軍犬工作法製化、正規化水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因此,絕不可能再出現1993年《犬王》,為拍電影而炸死軍犬的悲劇了。這一點,才是令人欣慰的。
每年退役下來的軍犬、警犬,目前都開放了麵向廣大公眾,正規的領養渠道,真心實意而又有充裕經濟實力的“愛犬人士”,何不盡一份餘力,讓這些功勳安度晚年,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