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台灣東北部的基隆海港,半夜1點發生一起震撼的場景。

密密麻麻的魚兒在海麵上跳躍,海水就像燒開沸騰一樣。還有很多小魚直接跳上碼頭,幾分鍾內碼頭地麵就鋪上了一層小魚。
魚兒受到驚嚇時,跳出水麵的場景時有發生。但是,數量這麽多的小魚直接跳上碼頭的情景,卻非常少見。
小魚成群結隊,大規模跳出水麵的原因很多。有些跳躍是正常的自然現象,比如捕食、逃生、嬉戲、繁殖、遷徙。有些跳躍卻是由於反常的外界幹擾引發的,比如地震、台風、汙染和噪聲等。
台灣小魚跳出海麵,登上大陸的原因是哪種?我們從頭說起。
主動起跳的魚群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跳出水麵,有些種類的魚天生比其他夥伴更愛跳,比如鯉魚跳龍門的鯉魚。
主動起跳的魚群,有3種情況:繁殖嬉戲、逆流遷徙、捕食或逃生。
2021年4月,深圳灣大批魚群跳出海麵,逐浪嬉戲,近百米的水麵沸騰,持續3分鍾。
圖片上跳出水麵的魚群是鯔(zī)魚,也叫烏頭。
鯔魚是海魚,但也能適應淡水,屬於廣鹽性魚類,在溫熱帶淺海中廣泛分布。鯔魚喜歡棲息在沿海近岸,河流入海口和港灣內,它的性格活潑,善於跳躍。
深圳灣出現的大批鯔魚跳躍,屬於一種繁育聚群行為。鯔魚在擺籽繁殖期,格外活潑,成群結隊地追逐嬉戲。尤其在清晨,會頻繁跳出水麵。
成群躍出水麵嬉戲的場景,在鯉魚、鰱魚群裏也很常見。
魚群遷徙時,逆流跳上瀑布的經典場景,發生在鮭魚洄遊的旅程中。
鮭魚在淡水裏出生,小魚順著河流進入大海。在海洋裏長大的鮭魚,成年之後會重新洄遊到出生地,在出生的那條河流裏繁殖後代。
從海洋回到河流,大西洋鮭魚的行程超過5000公裏。一路行程艱辛,除了逆流而上之外,還要翻越高高低低的瀑布。
起跳之前,鮭魚在水裏就調節好姿勢,頭朝上、尾朝下,垂直向上,從水底加速衝出水麵。持續拍打尾巴,並將身體扭曲成緊密的S型。利用扭曲身體產生的彈力,加上掃尾時產生的推力,鮭魚垂直起跳,能跳過3.65米高的瀑布。
被捕食的大魚追趕時,經常能看見小魚跳出水麵的身影。魚兒跳出水麵,再重新進入水中,可以改變逃生路徑,避免被捕食。
擅於跳躍的魚類,還會跳出水麵,捕捉水麵上飛行的昆蟲,停留在岸邊的青蛙,甚至空中飛行的鳥類。
圖片上是太平洋珍鯵(shēn)跳出海麵,捕捉空中的燕鷗。
被動起跳的魚群
除了主動起跳以外,魚群還有很多被動起跳的情況。
受到驚嚇是魚群被動起跳的最大原因,驚嚇的原因多種多樣。除了被天敵追趕之外,有時天氣影響、水質變化、水溫分層,都會讓小魚“嚇一大跳”,產生應激性跳躍。
2022年7月,濟南大明湖的魚群突然起跳,幾分鍾內,旁邊的遊船裏就跳進了20多條魚。
7月份以來,濟南天氣炎熱,接著又下了暴雨。大明湖的水溫受雨水影響,冷熱不均,在水溫明顯分層的時候,魚類會產生應激性“躁動”。
大明湖集體起跳的魚群,大多數是鰱魚。鰱魚生性急躁,對外界刺激敏感。水溫冷熱變化,加上遊船出現帶來擾動,驚動鰱魚。隻要有一條鰱魚跳出水麵,就會形成連鎖反應,一群鰱魚跟著集體跳出水麵。
圖片裏是在美國一條小河,渡船開過,馬達聲驚嚇到水裏的亞洲鯉魚,魚群紛紛跳出水麵。
針對鯉魚容易受驚跳躍的本性,還有人發明了一種獵殺鯉魚的遊戲。開動快艇驚嚇鯉魚,當大魚跳出水麵之後,拉弓搭箭,射殺跳到空中的大魚。
現在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基隆海港,魚群跳出海麵,跳上碼頭的原因是什麽?
跳上碼頭的魚群是青鱗魚,又名壽南小沙丁魚。
海產生物專家分析,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每年的7、8月是青鱗魚盛產期,青鱗魚有很強的趨光性,夜晚碼頭上的路燈,還有停泊漁船的燈光,吸引了大批青鱗魚群聚在碼頭邊。夜歸漁船的馬達聲,驚擾到魚群,出現魚群跳出海麵的情況。
另一個原因是台風接近時,魚群察覺到海洋上的異動,紛紛湧進港灣躲避。這時,漁船進港的擾動,很容易驚嚇到青鱗魚。一魚跳,眾魚跳,產生連鎖反應,青鱗魚紛紛跳上碼頭。
基隆海港的居民並不滿意“趨光”和“台風”這兩個答案,有人提出疑問:由於氣候變化,最近幾年海邊青鱗魚的數量很少,很久都沒見過群聚青鱗魚跳出海麵的場景了。現在突然出現大批魚群跳上碼頭,是不是另有特殊的原因呢?比如,受到潛艇,或者其他水下設備的影響。
專家沒有給出確切答案,此事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不過,網友給出一個有趣的回答:“就連海裏的小魚都著急了,趕著上岸,回歸大陸啊。”
好了,魚群跳出水麵的秘密先聊到這兒。
關注法蘭西is培根,為你講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