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士兵是不能隨意結婚的,必須向上級申請才行。按規定,隻有團級以上的幹部才能結婚,軍齡需達到5年以上。
這是特殊時期的合理政策——當兵的人普遍年齡偏小,如果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還要拖家帶口工作很久,對生存條件艱苦的紅軍來說,這是不小的壓力。不過,1940年,有一個叫王永安的兵站站長居然不打報告就結了婚,因為這件事,他差點被槍斃。
1940年的一個春夜,王永安突然收到通知,上頭派了一位科長過來審查工作。他在家裏接待了這位領導。科長一進門,就有點嚇到了——這是一間結婚的新房!牆上貼著大紅的囍字,家具都是嶄新的。
王永安態度坦然地向他匯報工作,似乎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麽不對勁。匯報進行到尾聲,王永安就冒出一句:“我前些日子已經結婚,婚禮在村裏辦過了。”科長十分震驚。
就在這時,一個二十出頭的姑娘進了屋,看有領導在這裏,她又羞又怕,簡單問候一聲就出去了。
這是王永安的新婚妻子,看樣子,好像覺得結婚應該避著領導似的。科長按下不滿,回去和陳毅、粟裕匯報了這件事情。
這件事,說小是小,說大也大。他王永安是個站長,是新四軍的正規軍,一舉一動傳出去,都會影響到新四軍的形象。
軍紀都已經明確規定了,他這個年紀和級別的人要想結婚,必須先打報告,但他先斬後奏,實在不合適。再說,他上頭的兩個大領導——陳毅、粟裕都沒有結婚,對抗日戰士來說,結婚是一件奢侈的事。王永安這個態度,就透露出一種對工作的不重視。
這種自然形成的判斷,影響了科長對王永安的印象。他匯報情況的時候,居然直接說王永安可能是“強搶民女”!
的確,王永安的身份比較敏感,以前當過白軍,在身份上、思想覺悟上都令人存疑。而且,王永安以前失去了一隻手,是殘疾人,那位新婚的妻子年輕漂亮,為什麽要許配給王永安呢?
陳毅和粟裕一起聽了這位科長的報告,都非常生氣,和幾位幹部討論過後,當即決定發布對王永安的處決:開除軍籍、黨籍,實施槍決。
這種極其嚴格的處事方式,是共產黨對軍心、民心極其重視的體現。無論如何,紅軍不能容下占百姓便宜的人,一旦發現,必須嚴懲。
這項決定發出後,粟裕卻又陷入了思考。幾個人聽了一位科長的一麵之辭,就定了一個人的罪,這件事的處理讓他心裏有點不舒服。他記得王永安這個人。王永安十幾歲的時候,曾被白軍當作壯丁抓走,在裏麵幹了不到一年,就出來了。
拿這個事評判他的思想素質,是不公平的。而且他加入紅軍,是他本人再三請求的——那時紅軍圍剿白軍,炸掉他一隻手,衛生員看他還是個小孩,盡心盡力地照顧了他,把他醫好了。他特別感動,看紅軍的氛圍和白軍不一樣,就想留在部隊裏。
要是這麽說,王永安的思想素質,是無可挑剔的。王永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放著上頭發下來的路費不要,鐵了心地要參軍。大家看他熱情高漲,就讓他留了下來。
在軍中三年多,他一直勤勤懇懇,什麽活都幹。沒了右手,他上不了前線,就一直在做後勤工作,砍柴燒飯、照顧傷兵,好幾次讓他去前線給同誌們送飯,他都完全不推辭,冒著槍林彈雨就去了。
如果他是個鼠目寸光的人,怎麽會做出這種事呢?他幹了整整三年,周圍的同誌對他評價都不錯,他也爭氣,一點點做到了站長的位置。要是他作風有問題,三年間都能僥幸逃脫嗎?
粟裕想了很久,覺得自己發布這項決定,還是草率了。在人命問題上,官僚作風要不得。他派那位科長回去再調查一番,如果“強占民女”的情況屬實,再維持原來的決定。
於是,那位科長不辭辛苦,再次回到那片小村莊。他本以為自己需要和王永安的親友們好好周旋一番,沒想到一進村,他就被一個陌生的老人拉住了。
“你們怎麽能說是強迫結婚呢?!新四軍和老百姓,到底還是不是一家了?!”這話問得科長一愣。眼前這個老人,是村裏最德高望重的了,他說出來的話,能夠代表全村人的意見。這是怎麽回事?
經過一番詳細了解,科長感到了深深的羞愧。原來,王永安的新媳婦並不是他自己強娶的,而是村裏人主動牽線搭橋,許配給他的。當時新四軍全都借住在老百姓家裏,從工作到生活,一舉一動都在百姓的眼皮子底下。
而王永安住的,就是自己現在的老丈人家。這個老人姓王,有個漂亮的女兒,叫王麗麗。王家原本有三個男丁,都死在了疆場上。
這一家人對軍人都格外地尊敬和同情。王永安聽說老人的家庭情況之後,產生了濃濃的崇敬之情,雖然地方口音不同,但老人每每與王永安的溝通,都是真誠、溫暖的。
王永安在當地負責宣傳工作。當時,紅軍處在士氣低迷的階段,老百姓都盼著紅軍打場勝仗。王永安剛去兵站的時候,其實並不受人歡迎,連去井邊打水,都有人說風涼話。
好在,時間是檢驗一切的良藥,隨著深入接觸,大家發現王永安是個靠得住的人,工作特別認真,對村裏人都很好。他所謂的“宣傳”工作,幹著幹著,就成了幫村裏的老人幹雜活,隻要有人需要,他就過去幫忙,劈柴、放羊、挑水,一切都不在話下。
他隻有一隻手,而他一隻手的力量,比很多人的兩隻手,都讓人覺得可靠。隻可惜,在生活上,他對自己卻總是敷衍。飯經常不好好吃,因為殘疾,洗臉的時候連毛巾都擰不幹。
村中老人看王永安這樣過日子,都有些著急,希望能有個合適的姑娘跟他一起過,幫忙照顧他。於是,王永安的房東就想把自家女兒許配給他。
王永安聽了房東的意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是殘疾人,可王麗麗青春正艾,健康漂亮,和自己結婚,她不是吃虧嗎!
王麗麗本身就對軍人有崇拜心理,看王永安支支吾吾不願意答應,居然趁沒人的時候和他表白,與他私定了終身。於是,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王永安和王麗麗完成了婚禮,他完全沒想到,上頭會因為這件事處決自己。現在,他被關在牢房,有苦說不出。
村民都對這位科長有很大的意見。大家給王永安介紹對象,是因為他們都擁護新四軍,也認可王永安的工作,怎麽一下子,成了辦壞事了?老人們憤怒地說:“要是強迫,也是我們老百姓強迫,不是新四軍強迫!”那位新婚的王麗麗還眼淚汪汪地過來見領導,求她不要刁難自己的丈夫……
這下,科長簡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人命關天的事,他怎麽就這麽武斷地向上級報告了呢?他趕忙回了領導機關,把實情報告給了陳毅、粟裕。
粟裕鬆了一口氣,再經過一番商討,把對王永安的處決,改成了簡單的批評教育。
這場會議結束後,躲過一場大禍的王永安終於走出了牢房。在戰友們的見證下,他換了一身新衣服,刮了胡子,體體麵麵地和新娘一家團聚,在領導的支持和認可中,正式地舉辦了一場結婚儀式。
在對問題的裁定上,有時人情須得高於製度。同樣的標準、規定,有時並不能完美地適配每一位士兵。在王永安的事上,要不是粟裕冷靜穩重,在陳毅的熊熊怒火之下,他說不定早就被槍斃了。
陳毅和粟裕是戰爭時期的一對黃金搭檔。從1939年開始,他們就一起合作,走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風風雨雨。
陳毅對粟裕有知遇之恩,在行政關係上,陳毅是粟裕的上級,而在軍事裁定上,粟裕往往是那個抓住問題關鍵、做出有效決策的人,陳毅則經常起到部署和調和的作用。
陳毅和粟裕這兩個人能成為黃金搭檔,也和性格有關。在王永安的問題上,粟裕會思前想後,反複地判斷、推敲同一件事,這和他長期做軍事決策的思維習慣有關。
而陳毅是雷厲風行的,他是一個成熟的上司,一個嚴厲的長官,在管理下屬這方麵,有自己的一套鐵拳作風。陳毅和粟裕的合作之所以良好,不僅因為他們在戰事上能夠達成一致,在平日裏和其他戰友的相處上,陳毅也總是用自己強硬的作風幫助到粟裕。
由於粟裕在軍中資曆較淺,他的發言,有時得不到完全的重視。
一次,一個老紅軍對粟裕的軍事計劃有疑義,一直在電話裏發牢騷,粟裕在電話那頭,有點不好意思,隻能耐心解釋自己的戰略部署。然而,粟裕的嘴皮子都要磨破了,那頭的牢騷話卻越來越多,直說得粟裕一籌莫展。
當時,陳毅就在旁邊。他聽到粟裕明明已經和自己敲定了戰略,卻還說得這麽輕言細語,心裏湧起一股火——要是都這樣,還要不要打仗了?他一把搶過電話,對那頭大罵道:“我們都已經商量好了!粟裕的決定就是我的決定!不要再墨跡!”
陳毅三下五除二,解決了粟裕的尷尬。他讚賞粟裕的軍事才能,為了讓這份才能發揮出來,他可以說是替粟裕考慮到了方方麵麵。人們都說陳毅粟裕是“陳不離粟,粟不離陳”。
陳毅是一個粗中有細的急脾氣,粟裕是一個冷靜持重的優秀軍事家。他們的合作,不僅是因為脾氣互補,還是因為他們都為了同一信仰而奮鬥,能夠為了這份信仰妥協、自省,產生寬大的胸懷。
從處理王永安的婚姻問題,到處理戰場上的關鍵策略,陳毅和粟裕的互補,在軍中都散發著不可或缺的、珍貴的光芒。工作中能遇到這樣的夥伴,委實是三生有幸。
地方財政也將安排相應的補助資金。 [阅读]
西部地區已公布一季度GDP數據的10個省份中,四川全省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5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GDP總量位列10省份第一。 [阅读]
延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冠字號碼字形設計,有利於現金機具識別。 [阅读]
若有意接洽搜狐財經采訪、爆料等事宜,請發郵件至biznews@sohu-inc.com】 [阅读]
宇神的外號便始於高中,吳謝宇一名同級不同班的同學稱,他考試經常年級第一。 [阅读]
愛莫能助,是世上最沉重的悲傷梁益建自此立誌,這輩子,一定要當個好醫生。 [阅读]
動物疫病防控 中央財政對動物疫病強製免疫、強製撲殺和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給予適當補助。 [阅读]
回溯一年前,長沙打響反炒房戰爭之時,《湖南日報》曾極為罕見地連發4篇評論嚴厲批評長沙房地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