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侯爺【明朝小侯爺八一中文網】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明朝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明朝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中國古代史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中國古代史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現在流行穿越小說和影視劇,經常可見回到明朝當個逍遙侯爺的小說或者電視劇。在大家印象中,似乎小侯爺就是哪種不愁吃喝,每天無事在街上可以橫著走,見官大一級,誰都不怕,閑來欺負下人的主。那麽到底明朝的侯爺待遇如何呢?
明朝官員
其實公、候、伯主要是用來賜予功臣或者外戚的爵位,與幾品官並沒有對應關係,有人說它是超品,位在一品之上,其實不然,二者之間沒有絕對和必然的聯係,總體來說,因為無功或者不是勳戚很難得封候,且待遇不低,因而顯得貴重。
明朝公侯伯各分四等,如果是功臣,會給丹書鐵券,這四等是按照對皇家的功勞大小劃分:
第一等,輔助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叫開國輔運推誠;
第二等,輔助成祖起兵的,叫奉天靖難推誠;
第三等,奉天翊運推誠;
第四等,奉天翊衛推誠;
其俸祿根據這個等級有所差別,如果已經封了公侯伯,又有了新的功勞,可以進爵,就是提升等級,也可以仍在原等,但是增加俸祿。
如果本人有才能,可以充當京營總督(如神機營,位在一品總兵之上),五軍都督府掌僉書(正二品),南京守備(正一品),或者外出擔任鎮守總兵官,否則隻是領取俸祿,上上朝而已。如此看來,確實位在一品之上。如果本人年紀小(一般是繼承父輩爵位的),則進入國子監讀書。到嘉靖八年,則規定隻有功臣可以世襲,外戚封爵不需世襲,除非皇帝特別恩準,外戚爵位可以世襲一或兩代。
在俸祿方麵,明朝初期一般隻是賞賜官田,不給祿米,後來則命令收回官田,改成發祿米,公每年是2500~5000石,侯是1000~1500石,伯是700~1000石,明太祖時,俸祿全部是給米,偶爾會以錢鈔代替,銅錢1000或者紙鈔一貫,抵米1石。到明成祖即位,公、候、伯全部發米,百官則米鈔兼給,永樂二年則命令公侯伯與百官一樣,米鈔兼給,不過鈔票貶值了,一石米抵十貫鈔票。到仁宗時,一石米可以抵鈔票25貫了。
由此看來,公侯伯的俸祿其實並不高,據明朝官方統計,一年公侯伯與駙馬的俸祿折合銀兩一萬六千餘兩而已。
正是由於俸祿不多,因此勳貴們熱衷於兼並土地,開始還主要依靠皇帝的賞賜或者借著喪葬等事情厚著臉皮向皇帝請求墳地。後來由於稅賦日重,而勳貴土地可不交稅或者少交稅,很多農民自己把土地進獻給勳貴們,他們土地日廣。例如弘治二年,戶部尚書李敏就報告說:光在京畿一帶,皇莊就有5處,占地一萬二千八百餘頃,勳貴、太監們的田莊332處,占地三萬三千餘頃,這些莊頭們糾集流氓伴當,搶占土地、聚斂財物,欺男霸女,稍微爭辯下,就被誣告,官府就來捉拿,搞得老百姓舉家驚惶,民心傷痛入骨。因此嘉靖年間決心整治這種情況,規定功臣五代之內占田布的超過200頃,外戚不得超過70~700頃,略有好轉。但到明神宗後,又廣開賞賜,勳戚親王但有所求,神宗無不照允,比如福王分封,轄地居然包括河南、山東、湖廣之田達4萬多頃,豢養的仆役多達萬人。到後麵土地兼並就越演越烈,直到明朝亡國了。
明代田莊生產場景
由此看來,做一個正經侯爺,僅靠俸祿和正常賞田,是不足以錦衣玉食的,隻有搶占民田和民脂民膏,才能過上富貴生活,也難怪小說和戲劇中總是把這些侯爺描繪成紈絝的樣子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